2)第1355章 继承者的冠_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真的,家里都揭不开锅了,那些学生也快坚持不下去了:来蒙古就是为了津贴,而那些学生是特意带着来混饭吃的!

  学校里都要吃不上饭,到国外来至少人家管吃住。

  自个之前的朋友、同事这会为了吃饭卖家底的有,去开出租车的有,上跳蚤市场做小买卖的有,甚至还有同单位退休的老教授上街要饭的!

  人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你本身不穷,但国家都没了,钱贬值得成了废纸,这时候才知道有钱有多重要。

  为了吃饭,为了能让家人吃上饭,除了神经病,正常人在金钱面前都得低头!

  想要保持原则?

  先不说那些危险人物的警告,那也得日子过得下去再说,不然全是扯淡。

  厚厚的美元,教授先生已经分到了非常厚的一打,几名一同来的研究生也都有不错的封口劳务费。

  这时候谁还故得上保持虚无缥缈的原则,没看见军队都为了钱被人家调过来干活了,蒙古国政府官员都当作看不见,自己只做该做的,其它的就随它去吧。

  挖掘机就挖掘机,又不在自己国家的地盘上随便挖!

  米哈伊诺维奇已经不在乎了,连自己服务了大半生的国家都没了,还有什么好在乎的。

  一大一小两台挖掘机“轰隆隆挖到昨天中午才停,之后就是一大堆俄罗斯大兵用挖掘工事一般操作的继续人工往下挖。

  米哈伊诺维奇和学生们也身先士卒,不光指导,也自个花了不少力气,这掘进速度很快。

  昨晚干到7点才停工,今早7点又再次开工,一个多小时前就发现了些日用青铜器同金质马具配饰这类陪葬品。

  但这座墓的墓室靠近墓道位置发现的那些个陪葬青铜器都是基本无装饰工艺的铜锅、酒罐一类日用器,上头更没有任何铭文的存在。

  匈奴贵族喜欢使用华夏古代金属器皿,但这些无文字,样式、工艺貌似还是匈奴这边的手艺,这就基本上判定无法搞明白墓主到底是谁。

  很遗憾,匈奴人的墓葬全这德性,米哈伊诺维奇这个考古专家对此只能大叫可惜。

  有金质陪葬品说明墓主身份绝对低不了,金质马具的出现更说明极有可能墓主就是单于:黄金器物匈奴一般的大贵族能用,但黄金马鞍貌似不行。

  但这些马具配饰大部分又是一片片的小光板,只有在马鞍配饰上有鹰的纹饰,工艺都还没M1号大墓那座最先发掘的陪葬墓内的银鎏金马具饰品工艺高超。

  这墓主人的身份级别不如陪葬墓里头那位?

  米哈伊诺维奇认为绝对不是,最可能的原因就是那座陪葬墓墓主生活的年代和平,而M16墓的墓主大概就光顾着打仗了,给他干活的匠人也没M1号大墓时期来得手艺高超。

  华夏中原地区的手工业技艺都能在短时间内失传,更别说草原上的匈奴人,一场大战就可能让他们失去所有的匠师。

  带着疑惑同期待继续清理,刚才他的一名学生搬走了一块塌落的积石,结果在石头下边发现个人体头部骨骼残留,这头颅脑袋上还套着件压扁了的饰物:银的,很像王冠,但确实两部分分开。

  米哈伊诺维奇脑子一转,这就找自己的老校友来看看。

  张楠看热闹,他不认得那玩意是什么,就感觉是个头冠啥的。

  这边农博升等人到了后,农馆长看明白那个破损头颅上的东西的样子后,立刻用俄语道:“米哈伊诺维奇,这是个重大发现!

  要是我没记错,这该是有史以来发现的第二顶匈奴贵族鹰形冠,而且银质的还是第一次发现。”

  他的老校友笑着道:“农,我就觉得眼熟,十来年前记得在一本东德那弄过来考古杂志上看到过类似的图形,这才喊你过来。

  不过那本杂志介绍的很简单,就说了是从华夏一座匈奴大型贵族墓葬里出土,金质,其它没有。

  你也知道,我们两边前些年这方面就没怎么交流…”

  米哈伊诺维奇说的是他不了解这种匈奴冠饰的意义,而听热闹的张楠有伊莉莎同步翻译,这话是听懂了,但也不知道这鹰型头冠的意义。

  农博升倒是简单,解释道:“根据史料判断猜测,单于用鹰型金冠,继承者用银冠,那些个王不好说。”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