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87章 时代的局限性_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中世纪中后期时,欧洲的大夫们可以分成如下几类:在大学里受过教育的内科大夫社会地位最高,那时候还真有大学,也还真的是“学医的”。

  只不过老师在上头上课,一圈学生听课,中间的展示台上是屠夫或者理发师做对着人体动刀动剪子给大家做展示。

  了解人体结构嘛,动手拿刀子属于外科,大学老师和是不屑于外科的,认为这类血淋淋的低等活就该是屠夫和理发师的事。

  其次是那些学习过的外科医生,再次是行会培训的外科医生,而最低的是外科理发师,他们会放血还有去除来自皮肤与脑袋上的'多余物质'。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诸如牙医和眼科这样的游方郎中;庸医;接生婆;把慈善的忠告和帮助当药配发的神职人员;最后还有普通的家人与邻居。

  在战场上,等级较高的人物,如国王、大贵族,他们可能有专业的、训练有素的外科医生来给自己的性命保驾护航。

  当然这样也并不绝对能救得了命,这专业也很可能是砖家,比如大名鼎鼎的狮心王理查就比较倒霉,就是因为打劫别人时肩胛部位挨了一箭,而他的医生对拔箭头又不熟练,失手了。

  惨了,箭头没拔出来,反而进了胸腔,挂了。

  国王的医生都不靠谱,一般士兵和普通人的命基本上就是交给理发师,那时候后理发师的工具也是丰富多彩,绝对能让现代人看得汗毛倒竖、胆颤心惊!

  想像一下,想去理个发,结果理发师正在忙,说:“先稍等一下,我先得把这人的脚锯下来,过会为您理发。”

  那是什么场景?

  换成是华夏人看了那时候欧洲理发师的那些个吃饭家伙,估计都会以为碰到的是东厂、西厂,或者锦衣卫内的掌刑师傅!

  理发室?

  屠宰场还差不多!

  欧洲在1846年发明了乙醚麻醉,至于之前如果需要做外科手术怎么办?

  没麻药,用利斧是个不错的选择,砍完了滚烫的油浇伤口、用烙铁贴在伤口上止血这些都是常用手段,还有一个更好办法那就是“快”!

  两具遗骸就要被收走,到时候找个地方埋得远远的,张楠完全没把自家将来的花园变成考古现场的想法。

  这些遗骸可以进行碳十四测定判断年代,然后结合旧城堡的大体被毁时间的考证,最后弄出一份“对奥地利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一份新闻报道外加分学术报告。

  “研究价值,关我毛事!你还能给我500块外加面锦旗不?”

  对此张楠嗤之以鼻。

  至于工地里的那帮子伙计,在华夏国内都是工地一挖到古墓都玩了命赶快挖光的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